基于改进节点 - 场所模型的轨道交通 TOD 评估
文章作者:张志健,高顺祥,陈 越 ,肖中圣,邓 进,许 奇 期刊页码:2022年第14期137页
浏览次数:274次
【摘要】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是促进城市与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轨道交通与城市的协调程度 是影响 TOD 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已有研究利用经典的节点 - 场所模型 (Node-Place Model, NP) 对轨道交通站点及周边用 地开发建设情况以及交通和土地利用的协调程度进行评估,然而未能充分考虑客流与交通、土地利用的互动机制。因此本文基于 NP 模型,加入客流作为第三维度,提出节点 - 场所 - 客流模型 (Node-Place-Ridership Model, NPR),以厦门市为例,利 用多源时空大数据定量化评估各轨道交通站点三维度的发展水平和协调程度。结果显示,一号线场所价值较高,二号线节点价值 较高,三号线的协调程度较好。相较于 NP 模型,NPR 模型可以实现更精细、更全面的车站分类。相关研究结论可为促进轨道 交通与城市的融合发展,实现客流增长的高质量发展目标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TOD;节点 - 场所模型;轨道交通;土地利用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2.14.026
-
Copyright 《中国房地产业》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天鼎218文化金融园区A11 邮编:100081
投稿邮箱:fdcy@vip.126.com 投稿电话:010-52460595